編者按:
2016年4月28日至5月2日,集團2016年度“四杰”赴新加坡學習考察,大家學習了解了新加坡企業的國際化管理、技術的創新發展、領導者藝術及新加坡的人文生活,增長了見識、拓寬了思路。學習歸來,“四杰”分享了他們在新加坡學習考察期間心得感悟,經新聞組整理,選出部分精彩感悟,組成《四杰赴新加坡學習考察系列報道》。
本期推出2014年度杰出青年獎獲得者、河北天俱時醫藥化工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工藝專業工程師高志強的學習感悟。
2016年4月28日至5月2日,集團組織了2016年度“四杰”赴新加坡學習,此次學習,收獲頗豐。
第一、懷認同之心
新加坡獨立至今50余年,能快速穩定發展的一個前提就是新加坡人的國民認同感。國家的認同教育使新加坡人內心深處認為新加坡是自己的國家,形成以建設發展新加坡為己任的意識,這種意識上升為一種社會安定的信念,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各民族和諧共處提供了精神保障。
同樣的,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員工是否對企業的愿景、目標、理念以及制度等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同,并努力去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存憂患之識
新加坡獨特的城市型國家,依附性經濟,使得他不得不始終保持著憂患意識。一個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同樣的,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企業也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企業。在新時期,面對新的形勢,培養和增強憂患意識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著名的試驗“溫水煮青蛙”就說明了這一點,在鍋里加熱冷水,把一只青蛙放進去,慢慢加熱,水開始是涼的,升溫速度很慢,青蛙覺得比較適應,毫無戒備。一段時間后,水溫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并沒有感受到危險,當水溫上升到無法忍受時,感受到危險的青蛙想跳出熱鍋已經為時晚矣。與此對照,把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受到強烈的刺激,青蛙會奮力一躍保住性命。
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企業壽命都很短,中國的百年企業太少,也許這些企業的消失是有歷史原因等,但是其中很多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滿足現狀,缺乏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小病不醫,最后重疾難返,無力回天。
第三、“動作”和“工作”
這是在賴涯橋教授的課上提到的。賴涯橋教授是一個推崇儒家文化的商人,在課堂上重復了4次的話讓我記憶猶新,即 “質量檢查員的工作實際就是浪費”。橫河公司采用細胞生產操作單元,每個細胞單元內1-2名員工,完成每個訂單的某個產品的全部部分。操作人員就是質量管理人員,本工序的操作人員有義務將合格的產品交付給下個工序。操作人員也是操作區域的清掃人員,也是設備的維護人員。目前在國內企業或者人員素質,還無法做到沒有質量管理人員,但是上述理論實際對我們的啟示是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素質,追求完美、有秩序的工作。
另外一句話是“動作永遠是浪費的”。舉個現實中常有的例子,在工作中ABC三個工序,當A工序將產品交付到B工序的時候,若B工序的前工作未完成,則需要將產品放置在貨架上,前工作完成后再從貨架上拿下來,而這里的“放上去”、“走路”、“拿下來”等都是動作,不是工作,都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
第四、當事者意識
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當事者意識,經常在現場,必須了解現場的情況。賴涯橋教授在橫河組織討論某件事情的時候,經常是站著討論的,當需要去現場的時候,討論現場就換到了現場討論。企業的執行力都是在現場,討論問題遇見問題及時現場解決,不將事情押后處理。
在“四杰”年會上董事長給大家推薦了塞繆爾·厄爾曼的《年輕》,它詮釋了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質:創造性、想象、自信、面向未來。它向我們揭示了“青春”不僅是生理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心境的不老,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樂觀有為的人生態度。對于個人來說,作為“四杰”的一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自身的行動詮釋“四杰”精神,胸懷認同之心,用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工作;心存憂患之識,了解當前先進的專業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立強企之志,用實際行動為公司的發展盡一份責任,用年輕的心態走向未來。